7 月 27 日,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推出了“創新青年推動中國智造”的專題報道。節目以越疆科技創始人劉培超先生為例,展示了越疆科技輕量型智能機械臂的自主研發歷程。
《經濟半小時》是中央電視臺創辦最早,影響最大的名牌經濟欄目,始終用經濟的眼光關注社會熱點,總是選擇重大經濟事件、業界風云人物作為報道的核心,以嚴謹的態度、新聞的眼光、深度報道經濟事件、準確把握經濟脈搏。劉培超先生帶領的越疆科技通過自主創新實現從創客到估值 10 億的機器人領域“未來獨角獸”的蛻變,是國家提出建設科技強國、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政策下的時代典型,極具報道價值。
從黨的十九大到今年的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要建設科技強國,要“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推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李克強總理也多次強調,推進“中國制造 2025”、“工業 4.0”的關鍵,是推進“中國智造”。要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真正推進中國制造的智能轉型。
中國制造要向中國“智造”轉變,邁向中高端,必須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使之成為推動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強勁引擎。越疆科技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新典型,始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團隊在機器人領域潛心研究數十年,率先在機器人底層算法、控制系統、伺服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讓機械臂更智能化、人性化,在人機協作領域開啟全新探索。
越疆積極響應“中國制造 2025”, 專注于輕量型智能機械臂產品的研發和應用,依靠技術、價值數據的迭代與積累、通過產品的多領域布局迅速占領市場。至今已推出“魔術師”、“M1”、“獨豹系列"等多款輕量型機械臂產品,一款手持云臺產品,一款 3D 打印機產品等等,形成了教育、工業、商業等多領域的產品體系。
2016 年 4 月,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面向全球工業市場推出極具性價比的輕量型工業級機械臂 DOBOT M1,其性能達到國際水平。
工業級機械臂對其精度、穩定性有極高的要求,控制系統、減速器、伺服系統三大核心部件依然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的弱點。劉培超意識到只有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術,突破了國際巨頭們的專利壁壘和市場壟斷,才能在保證產品性能的同時,極大地降低成本,在市場夾縫中求生存,最終實現越疆科技和中國在機器人領域的彎道超車。
在技術方面,越疆在視覺、控制、驅動、本體技術等主要環節實現了全部自主研發,是國內唯一采用全自主研發的編碼器、控制器、驅動器,實現一個驅動拖四個電機核心技術的企業。
越疆工業級機械臂 DOBOT M1 及獨豹系列產品集成了驅動一體化、云端控制、視覺等多項人機交互技術,新增了手持示教、碰撞保護、力覺感知和視覺識別等功能,讓機械臂有了人性,它有聰明的“大腦”、靈活的“雙手”以及敏銳的觸感。
一方面越疆自主研發的驅控一體技術,已經做到了最先進的層次,產品性能參數直接對標行業頂尖品牌,成本可大幅降低。另一方面,越疆將動力學算法成功應用到人機協作產品上,這在國內企業中是極少數。
2018 年 5 月,張藝謀執導的全新觀念舞臺劇選中了越疆科技的六軸工業機械臂,這是唯一一家中國的技術支持團隊,與他們同臺競技的正是美國、瑞典、日本等老牌公司。
越疆科技產品的全部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都是自主研發設計,產品和技術國產化率達到了 90% 以上。截止 2018 年 6 月,越疆擁有機器人領域相關知識產權 260 項,其中專利 149 項,軟件著作權 39 項,在商標布局上已覆蓋全球前 40 大經濟體。
隨著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國制造 2025》明確將機器人作為我國未來重點發展的高端制造行業,在推動以智能化為特征的產業變革進程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未來,作為機器人領域產品技術方案提供商,越疆科技將把握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技術創新為發展新動能,助力實現中國智造向中國創造的最終轉變。